网游之洪荒战纪_第249章 故国难回,人心叵测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

   第249章 故国难回,人心叵测 (第1/2页)

函谷关。
  王翦已经在此驻足了三天三夜,不休不眠。
  每一天传来的都是坏消息,秦军大败,商君战死,秦王自刎,丞相尉缭被杀,咸阳陷落,越国大军在秦国境内肆虐……
  让人头晕目眩。
  除了国内的紧张局势,东方战场也是噩耗连连。
  在得知越国大军翻越秦岭北麓,突然出现在关中平原时,王翦就知道要糟,没有任何犹豫,当即下令撤军。
  准备以最快速度返回关中,驰援咸阳。
  奈何......
  “贾诩那个疯子!”王翦咬牙切齿。
  很显然,
  远在大梁的越国丞相贾诩,跟远在汉中的越王,时刻都保持着紧密联系。
  两者是互相联动的...
  几乎就在越国大军杀进关中平原的同时,此前一直采取稳妥进攻撤离的盟军,突然一改常态,转为更激进、更主动的进攻。
  一波又一波,像恶狼一样,对着秦军紧咬不放。
  如果不是国内催的急,像盟军这种蹩脚的进攻方式,王翦有一万种应对之策,只需故意诱敌深入,就能轻松将敌军击溃。
  奈何王翦的意图已经被贾诩看穿。
  根本就没有任何操作的余地,王翦只能是派出一波接一波的断后部队,为主力部队的撤离争取时间。
  结果就是,
  有三分之一以上的秦军将士倒在了撤退的路上,反倒成就了盟军的威名。
  在王翦眼中,除越国大军之外,所谓的盟军就是一群狐假虎威的玩意儿,一群披着狼皮的羊。
  根本打不了什么硬仗。
  可要是遇到顺风局,各路盟军又能杀的嗷嗷叫,一个个扯高气扬。
  那叫一个积极啊。
  尤其是魏国大军,之前被秦军打的几乎没有反手之力,将士们一个个心里都憋着一股气呢。
  遇到这等天赐良机,那还不往死里揍。
  除了魏国,
  齐楚燕三国大军也都一反常态,像极了虎狼之师。
  原因也很简单,到不是说各国都对秦国恨之入骨,而是涉及到利益之争。
  以赵国战场为例。
  按照盟约条款,燕、代、齐三国都可参与到赵国旧地的瓜分中来,具体哪一国分多少,却是没有在条款中体现。
  也根本体现不了。
  最简单粗暴的做法,就是谁占下就算谁的。
  为了争夺更多的土地、城池,原本还磨磨蹭蹭、瞻前顾后的齐、燕两国大军,就跟疯了一样,对着秦军穷追猛打。
  据悉,
  齐国甚至还准备从国内抽调更多的军队上前线。
  至于说弱小的代国,倒也行分一杯羹来着,却被齐、燕两国非常有默契的无视,故意不给代国军队发挥的余地。
  走到哪,都会被齐燕大军抢先一步。
  除了盟军,在韩赵两国旧地,听说咸阳告破,秦王自刎,两国百姓、权贵也都跟着蠢蠢欲动,甚至有人打出了复国的旗号。
  在两地的秦军一下成了过街老鼠,人人喊打。
  处境非常之悲催。
  那些乱军也是狡猾,知道无法在正面战场跟秦军较量,就专门搞一些下三滥的手段,或是偷袭零散的秦军队伍,或是袭击粮草物资。
  搞的秦军是烦不胜烦。
  因着被烧掉粮草物资,为了填饱肚子,撤退途中的秦军只能分成小股部队,进入各个村镇搜刮粮食。
  这一分散,就成了各地叛军的狩猎目标。
  每天都有兵员失踪的报告,像雪花一样推到王翦案前,搞得这位秦国大将面皮是一天比一天黑,阴沉的快渗出水来。
  几乎成了一个恶性循环。
  于是乎,原本计划有序撤离的数十万秦军,渐渐演变成无序的逃离,粮草紧缺,道路、桥梁被毁,袭击无处不在。
  之前的天时地利人合,转瞬就化为乌有。
  结果就是,
  开战之前的七十万大秦铁血之师,撤回函谷关一带的只有三十余万。
  倒不是说战死了四十万,而是很多士兵都跟大部队走散了,散落着广袤无垠的东方战场,失去了音信。
  在秦国衰落已成定局的情况下,这些士兵未来的命运如何,
  已经可想而知。
  因着以上种种变故,导致王翦没能及时回援咸阳,等到他率部抵达函谷关时,咸阳已经提前一天陷落。
  在这种情况下,王翦岂敢冒失率部驰援。
  就怕落入越国包围圈中。
  没奈何,王翦只能是一边派人继续打探国内形势,一边加紧撤回还停留在东方战场的部队,能救回多少算多少。
  王翦很清楚,
  他手中的这支军队,已经是秦国最后的希望了。
  不容有失。
  …………
  函谷关要塞最顶层的石屋中。
  一袭戎装的王翦虽然已经年过六十,身板仍旧挺的笔直,面容坚毅,站在瞭望口举目远眺故国,神情复杂。
  他最新收到的消息,是越国还在往关中增兵,而且已经开始对关中地区展开大扫荡,以巩固之前的战果。
  就在昨天,
  关中平原的南大门也落入越国手中。
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