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章
第143章 狭路相逢 (第2/2页)
一个、两个,却难免被对方的第三个、四个所击败。 因此,他面对的是必然的“死亡”。 应该承认,赵国的将士都那么勇敢,秦国的军人也没有懦夫。 前边的人掉下去,随后就有人又挺起刀枪,继续投入新一轮的拼命搏斗。 对于进退都没有余地的人来说,他们的正常思维都已被抑制,只余下飙狂…… 秦赵双方就这样胶着在这么狭窄的山路上,用一条生命,换取一步步的反复进、退。 不能有一丝的手软,不许有一毫的胆怯,这是力量上的拼搏,也是精神上的拼搏。 谁能坚持到最后,压垮对方的意志,谁就能夺取这场角斗的完全胜利! 胡伤几乎是面绽微笑地望着自己和对方的将士,一个又一个地丧命。 那一声声凄厉的惨叫,似乎是在为他唤来胜利,真应该感谢上苍,竟让自己与赵奢进行这一次决战! 赵奢,只怕你自己也难回邯郸哪! 胡伤并非盲目自信,打这样的消耗战,赵奢的最后结果必定是全军尽没。 因为秦军四倍于赵军,即使三个拼一个,五万赵军全死完,他还剩下五万。 对付韩国绰绰有余,依然可以攻无不克、战无不胜。 赵奢当然也会算这笔账,也不会愿意把这种消耗战长时间拖下去。 但山路太陡,任何一方的撤退速度都很慢,而且对方又是步步紧逼。 撤出战斗的过程中势必一直处于被动挨打的状态。 尤其是赵军撤到宽敞地带后,大量秦军也随后拥出,对赵军更为不利。 所以要想改变于己不利的战斗方式,需要时机,需要等待。 可惜胡伤经验丰富,绝不会给赵奢留下可乘之机。 时过中午,从凌晨打到现在已拼了近十个小时,勇敢并不能消除人体疲劳的极限。 时间一长,都需要进食、休息。 但赵军的大部分都在山口外的坡上林中,而秦军则挤在狭窄的小路上,不能就地埋锅做饭。 给养须从后方传运到前线,显然比赵军要困难得多。 更重要的是正在搏斗的士卒可能只注意生死,而等着接班的相隔越远,考虑的时间越多。 “这么酷烈地相杀,要到何时才能结束?” 不可能不产生一种精神压力。 胡伤自己的心中可以充满用士卒生命换来的喜悦。 但这种心情的秘密,此时却不可以泄出给那些即将为最后胜利而付出生命代价的将士。 将士们此刻还很难预窥胜利的曙光,心灵上都蒙上死亡的黑纱,与这个“巫婆”的距离越来越近。 与“困苦”共同怅然的不安情绪,在秦军中渐渐、慢慢地蔓延…… 如果说赵奢聪明,那就在于他能预见到这股情绪将会腐蚀秦军的锐气,从而寻求最佳的攻击时机…… 咚!咚!咚咚!赵军中突然响起一阵让人胆战心寒的鼓声。 山顶上很长时间处于静态,几乎已被遗忘的许历部队,立即随着疾风骤雨的鼓声,活跃地投入战斗。 他们高声呐喊着,把一堆堆事先备好的石头,雨雹般砸向山下的秦军。 其中还夹杂许多燃烧着的树枝、草捆。 山坡陡直,居高投下的命中率很高。 狭窄山路上密集的秦军在这凶猛的突然打击下,你躲我闪,乱成一团,自相践踏,不少人被挤进山涧…… 伤亡还在其次,最危险的是军心大乱! 由于把注意力集中在如何对付赵奢而忽略了山上许历的胡伤,这才意识到自己又犯了一次严重的错误。 为了解除这个几乎是致命的威胁,他再次发出攻山的命令,而且是“死命令”: 不惜一切代价拿下山头,后退者斩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