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章
目录
下一页
第191章 断章取义 (第1/2页)
想到这里,廉颇不由得激凌一下打个冷战,秦军的战态确实有诈。 赵括年轻气盛,求功心切,读书虽多,缺乏实战经验,利令智昏,当局者迷。 万一不识其诈,果真上当,这四十万大军、赵国的存亡,可就…… 应该提醒他们注意,不要被胜利冲昏头脑。 但是,“不在其位、不谋其政”,不仅是自己不该谋,而且人家也不让“谋”嘛! 一个已经靠边站的下台将军,却要向全国瞩目的英雄指手画脚说三道四? 轻则受人讥讽,重则要被责罚,何苦去管闲事? 稳坐钓鱼台坐观成败,无功也无过,岂不是“其乐融融”吗? 管闲事,落不是。 还是三缄其口,不说为妙吧。 然而,蔺相如在世,对这个“闲事”将持什么态度? 当年,他立下盖世奇功后,本该趾高气扬。 为什么却对自己的狂妄一忍再忍,不肯计较自己使他蒙受的羞辱和委屈? 还不是为了维护国家的根本利益? 他若在世,他若感觉秦人怀诈,一定还会不顾一切地揭露出来,而绝不会考虑个人得失。 可惜他去了! 但是,做为他的“刎颈之交”,自己就不能继续去尽他的职责吗? 既是国家之臣,食国之禄,报国之恩。 无论是否“在位”都应该为国家负责到底啊! 廉颇终于下了决心,唤仆人点上灯笼,连夜写成奏章,第二天一早派人送到宫门。 但门卫因为廉颇已是平民,无权向国王直接上书,不给传递。 廉颇一声长叹,真不想管“闲事”了,怎奈事关重大,不能赌气,只得亲自驾车赶到王宫。 还不错,门卫总算还给前大将军一个面子,向他持戈敬礼,客客气气地问他有何贵干? 廉颇也很有自知之明,丝毫没敢摆“大将军”的架子。 还朝上拱拱手,诚诚恳恳地请他们把自己的奏章传进去,还一再声明: “非常重要!” 守门的哥两个,你瞅我,我望你,似乎都希望由对方来承担这个重任。 最后,又一齐转脸朝着廉颇嘻嘻笑道: “大将军,您饶了我俩吧。” 廉颇心急如火,实在按捺不住,声调一下提高了八度: “你们送还是不送?” 两人立即执戈立正,就是不回答。 幸好,因为听见门外喧哗,出来一位军官。 当年曾在廉颇麾下,一见是老将军,拱身要行大礼。 廉颇慌忙拦住了,又请老将军到值勤室坐坐,喝口热茶。 也被廉颇婉言谢绝后,才问: “将军如何闲逛到宫前?” 听廉颇讲完前因后果,便训斥门卫: “混帐东西,大将军让你们跑跑腿竟推三阻四,误了大事看不砍你的头才怪!” 算是安慰廉颇,接着又替门卫解释: “大王昨天与郭开大夫几位一直喝到后半夜。 传下话来,今天不上朝,现在还在休息,所以谁也不敢去惊驾。 这个奏章,便交给末将吧,找个适当的时机递上去。 请放心,绝对误不了事儿。” 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