战国侠义_第193章 兵不厌诈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

   第193章 兵不厌诈 (第2/2页)

一个挨骂,他们真是一对难兄难弟。
  苏射气得脸红脖子粗,狠狠地说:
  “咱们都是他的父辈,对他也可以说是忠心耿耿。
  想不到他竟把好心当作驴肝肺,动不动就翻脸,绝情断义。
  对这样刻薄寡恩的狂妄小人还有什么可留恋的?
  咱们还是回韩国吧。”
  冯亭一声长叹:
  “他虽不仁,但赵王之恩不可忘。
  目前赵军很快就要陷入困境,咱们一走,会被人耻笑为临危而逃。
  且耐过这一时,向赵王告别后,光明正大归国。”
  尽管嘴上说不怕,但被包围终不是滋味。
  正值晦日,又逢多云,天上星月无光,更显得夜空深沉,阴森可怖。
  赵括心中烦躁难以入睡,踱出帐外四处巡视。
  有了过去的经验,士兵们对于缺粮没有议论抱怨,苦战之后都已入帐休息;
  但饿了的战马们却不懂军令,咴咴地乱叫以示抗议;
  营外敌军的击柝之声,此起彼伏不绝于耳,可以判断出秦军部队的番号很多。
  赵括心中暗暗吃惊:
  “莫非秦王真的也尽倾国之军来敌我?
  那么我军在数量上可就不占优势了!”
  赵括认为自己必胜有两个依据:
  一是自持才高,一是兵多将广。
  通过几次战斗虽然取得一些胜利,但在王龁营前受挫后,也开始感觉到自己的“才”并没有“高”到天下无敌。
  也就不是可以有持无恐;如果在兵力上再失去数量优势,就更是胜负难定了!
  但他又是赢得起输不起的性格,一觉得没有取胜的把握,心中不由得阵阵慌乱。
  白天斥冯亭时那股直冲云霄的英雄傲气立即消散,开始考虑:
  “冯亭说的有道理,应该先撤回大营,毕竟我还有四十万大军嘛,完全还能东山再起。”
  但如果下达撤退的命令,又如何面对冯亭呢?
  对于赵括来说,“面子”并不次于四十万大军的命运,也很重要。
  在逃命和保全面子之间,竟至犹豫不决。
  忽然,秦营中有人喊道:
  “武安君有令,各营加强警戒,严防赵军突围!”
  一呼而诺,声荡四野,似乎赵军的营地已淹没在无际的秦军海洋之中。
  “武安君令?莫非白起又重新得到任用?”
  赵括的心中更加惊惧,虽是将信将疑,这一夜也没睡着。
  负董接到调令,留下三万部队守卫大营,自己火速赶去与赵括会师。
  不料途中遭遇秦军,打着白起的旗号拦阻。
  负董拼命冲杀才把这支秦军击退;
  走不出十几里又打了一场遭遇战。
  虽没见到白起本人,但从这些部队的战斗力上来看,确实比一般部队强悍得多。
  与负董传来的报告相印证,赵括的背上淌下冷汗:
  白起并没被撤职,为了骗自己,才以王龁的名义假装败退来引诱自己追赶。
  并用少数兵力把自己吸附在秦营前。
  他们有可能率主力去袭击自己的大营,堵住东归之路,最后把自己围而歼之!
  此计兵法上有,可惜急忙忘了名称。
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