战国侠义_第201章 一言难尽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

   第201章 一言难尽 (第1/2页)

魏、齐、燕最听话,多则六城,少也百里,由贺喜专使恭恭敬敬地献到秦王面前。
  秦王笑呵呵地请他们入座,还发了红包以示奖赏;
  但见韩只献了一城,就沉下脸来:
  “韩王也太小气了!
  他与赵合伙抗秦本该受到惩罚,这笔帐还没跟他算呢!”
  韩使急忙跪下谄笑道:
  “韩已先奉出上党十七城了,其余的国土也不过是由韩王代您管理而已。
  对您自家之物,又何必多责‘奉献’这道手续呢?”
  秦王大笑:
  “你很会说话,起来吧!”
  楚王只送了两车金、珠、犀甲等宝物为贺。
  秦王也撇了嘴:
  “楚国方圆五千余里,土地要比珠宝多,为什么偏要奉不足而留有余?
  当年白起曾拔楚七十城,为了友好我还了他大部分。
  今天是我大喜的日子,他竟不给我面子,也太不够意思了!”
  楚使的脸都吓白了,浑身冷汗直流,不过还算机灵,立刻跪下说:
  “微臣只不过是个打前站唱‘帽儿戏’的,正式礼物还在后边路上。”
  秦王才没有翻脸。
  楚使出了秦宫马上向楚王发了急报,楚孝烈王和春申君搔了一夜的头。
  最后还是献上六城再加一车珠宝做为谢罪之礼。
  赵虽是敌国,竟也接到秦王的请柬。
  让自己去向敌人庆贺自己的失败?
  不仅是黑色的幽默,也含有极度的轻蔑,使赵王和平原君感到非常尴尬。
  但在目前形势下已不能逞“匹夫”之勇,只得学勾践忍辱负重。
  从咸阳传来的消息是各国财物之外还都要献地,这一点他俩倒有思想准备。
  如果不想消灭你,割地赔款是免不了的。
  问题是秦国现在不提条件,让自己“主动”就难办了:
  献多少为适当?
  献轻了,可能会更加惹怒秦王;
  献重了,谁知献完后他还会不会继续打自己?
  偏偏这时虞卿又到齐国去了,君臣二人没了主心骨,急得在大殿上来回转圈儿。
  转了几天几夜也没转出辙来。
  不知此时他们是否想念廉颇、蔺相如?
  这么一来,就耽误了时间,受压力最大的赵国竟迟迟不见反应!
  各国的献礼都挺丰盛,惨败的赵国都不理这个碴儿,就未免太让秦王难堪了。
  简直“是可忍,孰不可忍!”
  秦王恼羞成怒地望着范雎。
  不用说范雎也明白,应该由自己来做出解释:
  “大王,臣估计赵王现在已是彷徨难断、六神无主,是吓蒙了头,所以不敢来见您。
  臣可以派人去指点迷津,或是举国来降,或是献出代郡。”
  范雎不愿被人视为白起之功,想让赵国自己主动屈服,所以不派正式使节。
  所以这个任务又落在楼缓的肩上。
  楼缓来到邯郸,就直去找郭开。
  郭开的日子现在也不好过。
  当初只怪他把推荐赵括的功劳朝自己脸上贴的太多,因是逢人便吹,闹得朝野上下尽人皆知。
  当时他确是很“光荣”了一阵,也捞了些好处,以至惹得不少人眼红。
  但那些人恨自己缺乏识英雄的“慧眼”,贴不上边儿、沾不上光。
  只得望着郭开升官受赏、出尽风头,自己在肚子里暗憋气。
  赵括一倒台,出气的时候到了。
  首先由他们串联遇难家属,激起众愤,去找郭开算帐。
  把他的家砸得粉碎,拆成秃平,多亏他听到信儿跑的快才幸免遇难。
  虽然吃了大亏,却不敢报案。
  因为在街上一露面,就会被自己昔日那些“
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