战国侠义_第207章 赐死白起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

   第207章 赐死白起 (第1/2页)

可惜他位至武安君,在官场中混了数十年,却还不懂得“功高震主”的道理。
  不但不急流勇退,仍然发狂似地热衷于功名利禄。
  他的这种追求,从某种意义上来说,比他发泄那些不满言论,对秦王更具有危害性!
  秦王忍住了怒气,继续试探他:
  “虽然迟了两年,寡人仍要取邯郸、平三晋。
  你估计完成这一系列战役,需要多长时间?”
  白起误以为秦王还要用他,心中暗喜,竟掐着手指算起来:
  “如今邯郸的防务必已加强,不易攻了,若是臣去也得半年。
  平定全赵需半年;
  解决魏不用一年也得十个月;
  对韩三个月足矣。
  总计最少得两年以上才能结束战斗,若派别将,臣就不敢预料了。”
  言外之意,别人就更不行啦。
  打发走白起,范雎从后殿转出,秦王气愤地说:
  “想不到白起竟狂妄到如此程度,若真用他平定天下后,岂不更要目中无人?
  现在他的怨恨就已不仅对着你,连寡人也成为他的目标。
  虽然飞鸟未尽,狡兔犹窜,也容不得他了,你看怎么处理他?”
  范雎垂下眼皮,一脸的惋惜:
  “终是武夫,不知收敛。
  但他征战半生有功于国,虽不可用还是给他留条生路。
  正在用兵之时,不要让将官们兔死狐悲,请君勿‘烹’。
  把他放于岐山之阴吧,也见大王之仁慈。”
  秦王笑着点点头:
  “他在人前背后不遗余力地攻击你,在决定他的命运时,你却替他说好话,也算宽厚的啦。”
  范雎叹口气:
  “臣也不全是为他……”
  但白起并不感谢秦王的“仁慈”和范雎的“宽厚”。
  流放出发那天,亲友们到咸阳城外给他饯行。
  为了安慰,七嘴八舌地劝他往心宽里想。
  天恩浩荡,用不了多久大王就能回心转意,让你官复原职。
  白起果然毫无悲戚失落之态,酒席上纵情地大吃大喝、哈哈狂笑:
  “大丈夫四海为家,准得吊死在一棵树上?
  凭洒家的本领,走到哪里挣个万户候还不是如拾草芥?
  范雎老儿等着瞧吧,陷害人绝不会有好下场!”
  司马靳与白起的关系最铁,乘着酒劲儿也表态支持:
  “对!当年伍子胥弃楚奔吴,终将平王鞭尸八百,大报怨仇。
  到时候咱们把范雎也零刀碎割了!”
  饯行的亲友们见二人口放狂言,吓得纷纷掩耳而逃。
  二人却哈哈笑着继续大碗猛灌……
  这些豪言壮语很快传入宫中,秦王一拍桌案:
  “范丞相,咱们错了!
  白起很容易从流亡地逃到别国,从而成为咱们最凶狠的敌人。
  伍子胥破楚,确是咱们的前车之鉴!”
  范雎急忙跪下:
  “臣实在愚驽,竟以妇人之心度中山狼之腹。
  虑不及此,出了馊主意,请大王降罪。”
  “罪你有什么用?”
  秦王看都不看他便派人取来一把剑,命令站殿将军胡伟火速追赶白起。
  天色将晚,白起一行人来到杜邮城,寻一家客店住下。
  虽被流放,终究曾是武安君,押解人员对他毫不敢作威作福。
  这可是秦国的第一大功臣,惹怒了他,一旦平返复职,还
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