战国侠义_第211章 绝不放弃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

   第211章 绝不放弃 (第2/2页)

王同意订盟,联兵抗秦吧!”
  说着,不禁热泪盈眶。
  可怜赵国人,无不集国恨家仇于一身,谁不盼着能从楚求到援军,报仇雪耻啊!
  可惜,台上的进展并不顺利。
  刚一见面,楚孝烈王还挺热情。
  对赵国牺牲在长平的四十余万将士表示深切哀悼,并请平原君向赵王传达自己的慰问。
  这样的态度,自然能使平原君那悬吊着的心中燃起希望之火。
  表示衷心感谢后,便乘机切入正题:
  “当年苏秦倡导‘合纵’六国同盟,贵国怀王为‘从约长’。
  不动一卒、不费一矢,而使秦不敢东出函谷十五年,天下何等太平?
  只因‘合纵’解体,才让秦国复肆虐于关东,使六国尽受其害。
  尤其赵国,为援韩而损重兵,目前处境危险,所以敝国君派赵胜来贵国,想再议‘合纵’以制秦。
  一纸盟书,就能免万民受征战之苦,功德莫大。
  楚是大国,威望影响为六国之首。
  大王何不继承先怀王之遗志,再倡义举,必然天下响应。
  既成就楚之霸业,也解救了赵国的危难。
  一举而两得,王有意乎?”
  “成就楚之霸业?”
  楚王的脸上降了温,笑容消失,两个眉头却越凑越近,心中暗想:
  “你们是有了难,才又想来撑这杆旗!”
  明面上虽不刻薄,却对各国提出了批评:
  “当年‘合纵’之盟,的确起过遏制强秦的作用。
  可惜当时各国名为‘兄弟同仇’,实则各怀私心,有利趋之若鹜,遇害避之,惟恐不及。
  总想让别人去火中取栗,自己坐享其成者多,真正肯扶困济危,舍己救人者无。
  倡议‘合纵’以赵为始,但在‘纵盟’的庇荫下,实力迅速增强后,也就只注意自己的发展。
  何曾再去关心秦国是否欺负别人?
  所以,先怀王为‘从约长’伐秦不克;
  齐愍王为‘从约长’,诸国叛离。
  使那轰轰烈烈地‘合纵’之盟,虎头蛇尾自消自灭。
  至今各国都忌谈‘合纵’二字,可见倡此举如欲团沙成器,难!”
  楚王的剖析,深入腠理,切中‘合纵’离散的要害。
  还公开点了赵国的名,暗挑了当年白起伐楚,赵没救援的短处,说的都是事实。
  平原君脸上发烧,却不得不辩解:
  “大王所言当然有理,但‘合纵’盟散也有客观原因。
  ‘洹水之盟’成,秦人不得东出一步,深深感受它的威胁,便极力破坏。
  可惜大家放松了警惕,结果齐、魏受犀首之欺。
  怀王为张仪所骗,挑拨盟国之间打内战,使‘从约’散。
  假如大家都能坚守洹水誓言,不被秦所利用,秦怎能奈何各国?
  至于齐愍王自封为‘从约长’,打着‘合纵’的旗号妄想并吞各国称帝于天下,各国又怎能与他合作?
  这根本不是‘合纵’自身的错误;
  赵国一直处于抗秦的第一线。
  武灵王时,甚至已做好了攻秦的准备。
  可惜,天降不幸,不假其年,才半途而废;
  白起横行于楚时,赵也被齐伐,实在无能为力。
  只要条件能允许,赵从不作壁上观。
  两次援韩,便是一例。”
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