战国侠义_第221章 御驾亲征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

   第221章 御驾亲征 (第1/2页)

王龁气昏了头,和众军一心只顾攻城泄愤,没提防两翼伏兵袭击杀过来。
  一时间被赵军打了个措手不及,不免乱跑乱窜,王龁手刃数人也遏制不住。
  此时乐乘看出便宜,率铁骑直奔他扑来。
  须知此人武艺不在廉颇之下,只是不喜张扬。
  素常温顺如猫,一旦张牙舞爪,竟比猛虎还可怕。
  王龁手中只有用于指挥战斗的剑。
  见乐乘连挑几名士兵冲到面前一枪刺来,只得用剑抵挡。
  短兵刃比长武器可就吃亏多了,被乐乘用枪一拨,就歪到一边。
  眼看枪尖已近咽喉,王龁已来不及躲避,只得低头,砰的一声被挑落头盔。
  乐乘得意不让人,抖手又是一枪,巧妙地从肩甲缝中扎进去,硬把王龁从马上挑了下来。
  幸亏卫士们拼命抵住乐乘,才把王龁救起,簇拥着逃回大营。
  所幸乐、庞二将的兵力不多,也不穷追。
  只把落后的秦军截杀干尽,从从容容地捡回许多军用物资、收兵回城。
  击伤敌军主将是一次更大的胜利,乐乘也戴上了“英雄”的花环,升任副指挥。
  邯郸城内人心稳定,又恢复了生气,社会秩序也趋于正常。
  但估计秦王绝不会善罢甘休,就此收兵。
  所以仍处于战时状态,继续加强战备。
  并在向各国报捷时,再次呼吁支援。
  楚韩魏燕等国见赵国还能打胜仗,也来了精神,态度积极。
  可叹王龁苦心准备了一个月,一天一夜便付之东流。
  检点兵马,前后又损失两万多,自己还负了重伤,只得向秦王上表请罪。
  秦王闻报大怒,就要把王龁拿回正法,另换主将。
  范雎考虑到秦王若因两次战败而怀念白起会对自己不利,便劝秦王:
  “困兽犹斗,何况堂堂大国怎能甘心灭亡?
  必然要拼死挣扎,几次失利,谁去都在所难免;
  赵经长平之败虽然元气大伤,但邯郸终是国都。
  经营多年,城高池深、储备充足,集全国之力来保卫。
  又有廉颇、乐乘这些名将防守,短时间确实不易攻下。
  不过,虽然仗没打好,王龁的攻势对赵人的压力还是不小。
  臣想请大王继续增兵,对邯郸实行全面围困,一方面加大压力,同时断其援路;
  再通报各国:
  秦誓灭赵,有出兵相援者,下一个打击目标一定是他,必能使赵绝望;
  然后施一个令赵不战自降之计,如此这般……
  对王龁,臣还请大王给他一个机会,让他留在军中立功赎罪。”
  秦王对范雎的政治手段一向佩服,听后大喜:
  “此计甚妙,若能成功便可不战而得天下了!
  干脆,寡人御驾亲征,更可让赵国人胆寒!”
  秦王又带来二十万人马,前后五十万大军把邯郸城围了个水泄不通。
  从城上望去,四处都是密密层层的秦军营寨帐篷,看不到边沿,几乎没有空地;
  数不清的旗帜,随风飘展,如海如潮,连绵不断;
  每日清晨,聚将点卯的鼓声,像滚滚沉雷,响遍百里……
  每天寅时早饭后,随着阵阵鼓声,以秦王的大旗为中心,按东西南北中的方位,排出五个方阵。
  但只见:
  青马军,掌青旗,青盔青甲若烟笼雾罩;
  白马军,掌白旗,白盔白甲,像白茅吐秀;
  红马军,掌红旗,红盔红甲,似烈焰熊熊;
  黑马军,掌黑旗,黑盔黑甲,如乌云压顶。
  四色马队,分列在四面;中央戊己土站黄马军,掌黄旗,铜盔铜甲,金光灿烂。
  
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