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章
目录
下一页
第352章 进退两难 (第1/2页)
可惜,由于秦国东部边境地形险峻,易守难攻。 信陵君等翻山越岭连日寻觅,也找不到新的进攻路线,最后还是李牧提议: 由自己北上河曲抢渡黄河。 虽然这要跑很多路,但他的骑兵速度快,不会用很长时间。 但是,尽管李牧的骑兵骁勇善战,仅三万人孤悬敌内,肯定要受到秦军的拼命阻截。 在没有任何依托和支援的情况下,不止是处境很难,能否打到潼关附近也无保证。 李牧对这些危难并非不知,却坦然面对: “近两个月的时间我们都没再前进一步。 与其让大军在徒劳无益的攻击中失去战机,还不如让我们冒一次险; 哪怕有万一的希望,也应尝试!” 将渠虽然度过了危险期,但尚未痊愈,却仍然坚持参加军事会议。 见信陵君为李牧的兵力单薄而忧虑,就提出了一个解决方案: “以前为了防御林胡的侵扰,我准备仿效赵国也成立一支骑兵部队。 我在涿鹿建了个马场,养了两万多匹马,虽然训练时间不长,却也能投入战斗。 可让剧辛带三万精于骑射的燕军到马场去组建骑兵。 就近赶赴河曲作为李牧将军的后续,两军相互支援,处境就会改善。 这个建议非常之好,立即得到大家的一致同意。 尽管仍然艰险重重,却可以从中看到希望的曙光! 剧辛走后,大本营也厉兵秣马,调整兵力,按新的计划积极备战。 一扫沉闷,复又欢腾…… 想不到景阳突然愁眉苦脸地来了,把春申君的信交给信陵君。 春申君先绞尽脑汁说了不少废话,再拐弯抹角地提议: 由于东面函谷关一时不易攻破,要求让景阳和楚军回去驱走黔中秦军; 然后越过大巴山或武当山,从南线攻击咸阳…… 信陵君不禁苦笑。 如果楚军单独与秦作战而能战胜,又何至于被人家破郢城、烧夷陵,连自己的祖坟都保不住! 什么从南线进攻! 只不过是想趁此机会收复黔中六百里罢了。 唉!黄老兄就不想想,灭秦之后你得到的岂仅是收复失地? 而留下这个祸害,容它喘过气来,再攻夺你六千里也非难事。 为什么你就如此鼠目寸光,只看到眼前这点儿蝇头小利? 景阳也很着急,正在兴冲冲地准备在李牧的配合下打进潼关,为屈建报仇; 给楚国雪耻,让自己扬名天下。 一旦撤回,攻丧垂成,就好像在头上被浇了一桶冰水,当然令他很难接受。 但是春申君单独给他的命令是必须撤回,违抗相国的后果是什么,任何人都清楚。 所以他只能把希望寄托在信陵君身上。 楚军现在是联军的主力。 如果撤出战场,兵力将严重不足,使自己陷于困境,灭秦之役势必流产。 信陵君当然更着急,但他还在认为春申君是一时糊涂,更相信春申君与自己的友谊。 便安慰景阳: “你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