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章
第356章 聆听教诲 (第2/2页)
不贷! 情节严重、影响很坏的,处以极刑! 临近一年一度的“考核期”,安釐王不止一次告诉信陵君: “听大臣们反映,邺郡守西门朗非常能干。 清正廉明,工作认真负责,把邺郡治理得五谷丰登、经济繁荣;百姓安居乐业、士卒训练有素。 嗯,应该奖赏。 那个西河郡守吴朋就不行了,天天喝得醉醺醺地白日睡大觉,不理政务。 天旱了也不带百姓们去祈求下雨,反倒坐船去游玩? 对这样的人,你得好好教训教训他!” 信陵君只是听,没有表态。 过了几天,他告诉安釐王自己要去边境视察防务。 留下唐雎在朝处理日常工作,只挑选了几个官员,悄悄的走了。 为了不引人注意,穿的还是便衣。 西河刚从秦国收回,时间还不长。 境内的道路和田地里的垄沟却都已改修成顺从魏国的方向——这是军事上的需要。 在沦陷期,秦国为了让自己的战车能够长驱直入,当然要使道路与本国接轨: 田中的垄沟一律东西走向。 现在既已回归魏国,就不能再保留这种对秦有利的“方便”了。 宽敞平坦的大路两旁,田地里谷穗沉甸甸,长长的豆荚果实累累。 远远近近散布着收割庄稼的农民。 大概是掩饰不住丰收的喜悦吧! 许多人还一边干活一边放开嗓子唱起来。 快晌午了,路上三三两两送饭的农妇迎面走来,说说笑笑的也是兴高采烈,非常热闹。 从口音中可以听出: 她们有的是不愿迁走的秦国人,有的是新搬来的魏人。 国与国之间积怨成仇,拼得你死我活、不共戴天,而黎民百姓却这么快就融合到一起。 说明吴朋很有政治头脑,懂得“和谐”的重要性,有效的消除了历史留下的矛盾。 否则,这个地区的生活怎能如此稳定? 村前的大树下,几个老人看着一群小孩子玩耍,是那么宁静、平和。 已看不出一场动荡刚刚过去所留下的痕迹…… 邺郡在当年被西门豹铲除了“河伯娶妇”的恶人后,又在漳河两岸开挖了十二条支渠灌溉土地; 变水害为旱涝保收的良田,使这里成为最富庶地区。 既然许多人都夸赞西门朗的能力那么高、事业心多么强! 在他的治理下,如今就应该比过去更加令人耳目一新吧? 但刚一入境,道路便坑坑洼洼的分外不平。 车子就好像行驶在怒海惊涛中,不断的上下起伏,颠簸摇晃。 随行人员哎哟哎哟地叫苦不迭,信陵君也紧皱起眉头。 放眼望去,遍地蓬蒿,荒草丛生。 勉强辨出稀稀疏疏几块农田,有如大海里的小岛。 上面的庄稼也像癞痢头上的残发,东一簇,西一撮; 无精打彩又矮又小,蔫巴巴地抬不起头来; 走过十里八里也看不到三个四个干活的人影。 寂静的荒原上突响起嘎嘎几声惊心的乌鸦叫声,更加重几分凄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