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章
目录
下一页
第一章 深圳站 (第1/2页)
1979年,深圳火车站,是一个十分简陋的三等小站,售票窗口只有一个,露天的候车室,四条棕色长凳,厕所是没有的,乘客若是想屙尿了,沙土路边远一点,杂草丛中,稻田里,尽可方便。 每天四五辆列车,广播员嗓门高点就可以把所有乘客通知上车。 车站门前的一个小广场,黄色绿色的的士、中巴和大巴像菜市场卖剩下的烂鱼一样,三三两两堆在那里,破旧不堪。 10月,天气渐凉,亚热带的气候,也抵挡不住寒流的侵袭。 “哐当哐当” “呜呜”一辆棕绿色的军列鸣着长笛,缓缓停下来。 田宗生,某部队17团的基建工程兵团长,从车厢第一个跳出来,他是一个性格澄澈的陕西汉子,身形矫健,古铜色的皮肤如黄土高原别有一番苍凉壮阔之美。 他说话时鼻音很重,就像吵架打枪一样。 “快下来,卸车!” 一群暗绿色军装的基建工程兵从车厢门口像雨后的蘑菇般涌出,齐刷刷向后跑,车厢的后面是建筑设备,有塔吊、车床、电工钳工等...... 下一趟军列两天后就到,他们必须提前将所有的设备卸下,装好,腾出空间。 战士们坐了几天几夜的闷罐车,已经饱受舟车劳顿的煎熬,根本顾不上休息,也没有办法休息,时间太紧张了,必须在下一趟军列到达之前,把设备统统安置好,让火车开走。 田宗生心急如焚,拼命地支展双臂,顾不上和前来寒暄的深圳站站长多说一个字。 很快,整个车站,响彻着号子声,喧闹声,人一团一团,七手八脚,到了晚上,也是灯火通明,战士们若实在是累极了,想休息,但哪有什么床,只能铺个毯子,或者直接找处杂草茂盛的平地,再胡乱扯几把厚实的草枝,直接躺下去,也就呼噜睡个把小时,就又开始投入到紧张的卸车工作中。 1979年的深圳,也不对,这个时候,我们应该叫它宝安县,这里实际上就为宝安县所辖,深圳在没有建市之前,仅仅是宝安县的一个小渔村。 深圳这个地方,始建于清朝初年,因其水泽密布,村落边有一条深水沟而得名,又称鹏城,曾经是先民之地,君侯之属的宝安县,秦汉后的郡县,中日战争后,清政府将九龙租借给英国后,深圳便与香港九龙交界,成为边境一小镇,或者说是边陲小镇。 此时宝安县只有31.5万人,其中老城区2万人。除了罗湖区有一些老旧的民居外,其他地方基本上是杂草沼泽。当地人戏称这里有三宝,“苍蝇,蚊子,沙井蚝”。 苍蝇多,蚊子多,沙井蚝也多。 除此之外的深圳,实在是一个令国人毫无印象的疆域边角,不过深圳河的另一边,就是香港,从笔架山,南山,蛇口等地都可以看到香港,以上呢,就是深圳给世界和国人的印象,毫不起眼,更不亮眼。 团长田宗生在来之前,听前期部队前来调查的干部们动员大家时,描叙过这些,但同时也说在深圳临着香港的罗湖地带,灯红酒绿,也很繁华的。 但他现在顾不得想,卸车整整用了两天两夜的时间,田宗生纵使铁打的,也受不住,也不想其他的事情。 到达深圳站第三天上午,开始前往安置区的行军那天,大雨下个不停。安置区在安托山南,通往此地的唯一土路,早已经泥泞不堪,软泥裹着硌脚的石子渗进鞋子,狂风暴雨不停的抽打着战士的脸,战士们负重前行,军用卡车陷在泥沼里空打转……十几里土路,17团硬是摸爬滚打了大半天。 在当天下午四点钟的时候,终于来到了安托山南(现在的竹子林片区),这是远离原宝安县的一处荒山野岭,田宗生一路又急又累,再也撑不住了,摆摆手,对着副团长杨龙道:“通知大家,全体休息。” 说完脑袋一歪,对着路旁的一人多高的荒草丛中,躺了过去。 他知道,手下的兵,经历两天两夜的卸车,又步行了十几公里,终于到了安置地,都快扛不住了。 杨龙慌忙把田宗生抱住,此时发现盯了两天多的团长已经开始打呼噜了。 身后的高个战士见状,忙找了处更加平坦的草地,用脚一趟,窜出三条青蛇,把大伙吓了一跳。 硕大的蚊虫满天,嗡嗡到处飞,一打一手血。有些新兵当时就幽默地说,“三个蚊子一两重,两个蚊子一盘菜,一叮一个大紫包,十天半月好不了。” 高个战士收拾了一下,搭了个简易的帐篷,和杨龙一起把田宗生放平了,其他的战士也纷纷躺下,这样的情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