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章
目录
下一页
第192章 垂死挣扎 (第1/2页)
如果能认真考虑,采纳廉颇的意见; 如果朝中一些有识之士能抛开个人的恩怨或偏见,积极支持廉颇,形势会朝另一个方向发展。 起码能避免那惨绝人寰的人间悲剧。 遗憾的是孝成王和平原君那已经“利令智昏”的头脑。 又被别有用心的郭开用花言巧语哄骗的更加膨胀。 反用自己带偏见的目光,去寻觅别人的“成见”。 从而失去了挽救败局的最后机会。 为了坚定赵括的信心,并为自己又争取更充分的准备时间,秦王又向赵国提出和谈的条件: 秦九赵八共分上党十七城; 仍在渑池缔结和约,世世代代永不互侵……. 赵王向赵括征求意见,赵括坚决反对: “秦军虽然停止撤退,但抵抗仅能自保。 臣拟重新部署兵力,以强大优势歼灭正面王龁主力,直扑函谷关。 同时启用‘秘密通道’两路夹击进军咸阳,灭秦之日屈指可数。 秦王求和,正表明了他们内部的空虚和恐慌,措词虽强硬,却是色厉内荏; 更何况他提出来的条件对于已居优势的赵国并无厚利,我们动用四十万兵力岂只能赢来秦王的一个微笑? 臣之目的是消灭他而不是降服他,更不能谈和!” 秦王看完赵国的答复笑着递给范雎: “果然把小家伙的劲儿给憋足了! 只等他再次发动进攻,咱们就可以动手啦!” 按照白起的要求,秦王果真亲自坐镇关中。 全国的军需物资优先供应东线,也实行全国总动员。 征发十五以上六十以下的男丁入伍,以供运输和参战之用。 公元前二六零年,赵括有条不紊地完成了他的全面军事部署。 计划先集中兵力攻下王龁大营扫开通道,然后兵分三路进攻秦国本土,他自率中路亲临第一线。 从几次战斗中秦军的表现来看,他们已经不起自己这一次准备的最充分的沉重打击。 战况将按照自己的设计进展,所以行前回头告诉留守人员: “多备酒肉!” 大概是想结束战斗后摆庆功宴。 不料,赵括的打击力度越大,秦军的抵抗越顽强。 攻守不过一个时辰,双方便都是死伤累累。 一年前的惨剧复又重演,不过这回是赵军踏着自己弟兄们的身体冲击秦营。 王龁的防御能力不次于廉颇,也是哪里战斗最激烈就出现在哪里。 而且他还狡猾地在营中埋伏一支精兵。 有时故意让开一个“口子”当一部分赵军涌进去后,“口子”又立刻被堵严。 后继无人,自然全数被歼,使赵括损失了不少兵力。 不过冯亭率领的韩军都精于箭法,能从狭窄的缝隙里射中敌人,所以王龁的损失也不小。 赵括被激怒了,咬着牙、挥着剑,一次又一次发出冲击的命令。 秦军如此顽强地抵抗虽然有些意外,可也在情理之中,按秦法: 将士被敌军追入本土,灭三族! 王龁和他的部下已经没有退路。 横竖都是死,战死还能保全家属,当然就要拼命,这就叫“垂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