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章
目录
下一页
第199章 再涉红尘 (第1/2页)
就在这火烧眉毛、文武君臣们束手无策之时,门上忽报: “虞卿求见!” 平原君有如溺水的人遇到一块木板,顾不得穿鞋戴冠,连奔带跑地迎到大门。 一把抓住虞卿的手便抽抽答答地涕泣不停,一句话也说不出来,只扯着虞卿往屋里走。 也难怪平原君情绪失控。 一则,他深知虞卿的才能,视虞卿为“救星”,使自己有了“主心骨”; 再则,面临危难之际,别人纷纷开溜,唯恐跑得慢,虞卿却自动送上门来,怎不让他感动? 虞卿的祖上,是被晋献公用“假虞灭虢”之计吞掉的虞国人。 虽然与他相隔年代已久,但世代相传的亡国之痛却在他心中留下深深的烙印。 在列国游说士中,他不但能言善辩,更以抑强扶弱著名,颇有侠义之风。 十几年前,当廉颇向蔺相如挑衅时,他正在邯郸。 一番说教,便拨云散雾,使廉颇顿悟前非,从迷惘中清醒过来,促成了万古流芳的“将相和”。 与廉颇、蔺相如也结成莫逆之交,为赵国的稳定发展起了重要作用。 赵惠文王因此赐他黄金千镒,拜为上卿,蔺相如病后,他又代理相国。 魏齐得罪秦相范雎,被秦国追捕甚急,逃赴赵国。 赵王又不肯收留,反要把他献给秦王,最后只得向虞卿求救。 论天下肯于藏天匿与秦对抗者,只有信陵君。 但魏齐却是因为信陵君求他不要迫害范雎遭到拒绝,而与信陵君反目成仇。 去投奔信陵君,恐怕不会被接纳。 虞卿毅然挂印于堂上,亲自送魏齐去找信陵君。 信陵君果然不愿帮魏齐,魏齐既羞且愧,又走投无路,自杀而死。 虞卿斥责信陵君心胸狭隘不配“侠义”之名,立誓绝交。 信陵君深恨与他失之交臂,悔恨不及。 既已挂印辞官,又没救成魏齐,虞卿感慨世情,心灰意冷,不再游宦。 隐于白云山中著书自娱,或评或议,编成《虞氏春秋》。 虽然过的是粗茶淡饭、藜藿为羹的清贫生活,却也悠然自得,不以为苦。 忽一日听到赵军长平惨败的消息,料知赵国朝中已无抵御秦军之人,心中非常焦急。 自己虽已绝意于功名、不想再涉入红尘纷争。 但那白起以残暴著名,杀降屠城是他的拿手好戏。 大军过后的城乡,往往是不闻鸡鸣犬吠之声,成为无人烟的一片废墟。 楚者郢城便是先例,一旦邯郸城破,赵国百姓将蒙受的苦难就更不堪设想。 自己毕竟在赵国生活了几年,怎忍心坐视他们成为屈死冤魂? 所以才匆匆重返邯郸。 平原君把虞卿请到厅中刚刚坐下,就又忍不住泪流满面,哽咽抽泣道: “先生,赵国之危已是千钧一发,赵胜死不足惜,但求您救救这上百万无辜生灵!” 虞卿一声长叹: “我全知道了,目前再与秦进行军事对抗,既没有力量,也来不及聚集兵力。 所以当务之急是暂时阻止白起对邯郸进攻,为我们争取一段喘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