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章
第94节 (第3/3页)
生病哩!” 年轻人的声音清脆响亮,他这么一招呼,集市里好些人的注意力都被吸引过来了。这个时令风呼呼地刮着,都快要落雪了,哪里还有什么新鲜果子。 听他这么喊,一些人顿时觉得他扯谎骗人,但却忍不住走了过来,想要看看是不是有真的柿子。若是真有柿子就好了,这几日嘴里干干的,都想要吃点水果润润肺。 “这位大娘子,我们这可都是用顶好的柿子做的。”看着好多人围了过来,廖小凡深感此事可成,他掀开了盖在筐子上的油纸,只见一个个棕红色的饼子排在里面。 站得最前的大妈摇了摇头,这可不是她熟悉的柿子,这人肯定是在糊弄她的。她忍不住骂道:“你这后生,哪里来的柿子?” “这是柿子晒干的,比柿子好吃千百倍呢。”被人指责,廖小凡也不慌,他掏了一个柿饼出来,用小刀切成了八九小块,用瓷碟装着。他笑得一脸老实,递给最前面的大妈。 “大娘子,尝尝吧,里面都是浓缩的果肉呢。” “尝尝不要钱吧?” “不要钱呢,不好吃我也不卖给您。” 既然不要钱,那就姑且尝尝吧。大妈用手轻轻地捏了指甲大的一小块,含在了嘴里,嗯,甜的。她用牙齿细细地嚼动,非常软糯,舌尖上的味道更甜了,当真比她吃新鲜的柿子滋味更美。 正当她想要再试吃一些时,才发觉瓷碟里的柿饼都被分吃完了。 有后来的没有试吃到,正嚷嚷着:“后生,我还没有尝过滋味呢,叫我尝尝吧。” 前面的吃过的也还想白吃,也催着说:“我没有尝清楚,哥儿再切点呗。” 古往今来,能不花钱吃东西的,肯定是最受欢迎的。廖小凡的身前围着一大群人,他护着装柿饼的筐子,不敢再分了。要是人人都光试吃不买,那村子里的生意还怎么做呀。这不是他一个人的柿饼,是全村的寄托呢。 他伸长了脖子,朝着头一批试吃的,喊道:“这柿饼两文钱一个,能放到开春过节呢,有人要吗,有人要吗?” “小哥,给我来五十个,不,一百个吧。不对,我们府里都能给你包圆了。” 站在最前面的大妈不容小觑,当即拍板下了大订单。她是一户有钱人家的采买娘子,她们府里最不缺钱,族大人多,一筐柿饼看着多,但给各房分四五块,就都没了。要是她把柿饼买回去,肯定能得太太小姐们的赏赐呢。 这么想着,大妈笑得牙龈都露出来了。但是她接着说:“后生,我没带那么多钱,你可以跟着我回去,我拿钱给你吗?” “成。”廖小凡点点头答应了。 其余没有买到柿饼的人,看大户一出手,就差不多包圆了,肯定是好吃的。他们有些失望地散开去,嘴里还问着廖小凡什么时候再来卖这个柿饼。 “后日吧,后日再来。” 年轻人记得村里还存着几筐柿饼,一想到也能卖着挣钱,浑身都有劲了。 这一年冬天,在商州城的大户人家里,都开始流行吃一个新吃食——柿饼。柿饼好吃,县令大人七十岁的老娘,还能每天啃两个呢。老婆子不缺伺候的人,就恋着一口吃的。 “蓝儿,我的柿饼呢?我今天没吃过吧。” “老夫人,您记混啦,今日已经吃过了,明个儿再吃吧。” “不行,我今日还想吃啊,你叫我多吃一个,我明日就少吃一个。” “这话您昨天也是这般说的。” 伺候的丫鬟们都抿着嘴笑了,老夫人为了多吃,性格像是小孩一样,还馋嘴呢。恰好这县令大人是个孝子,他心有所感,在进贡给陛下的年礼里,加了三匣子柿饼。在他写的奏章里,大致意思是这样的: 【柿饼甜软,老人爱极。商州城有后生为家中老人吃得动,专门晒了柿饼,如此孝顺的人啊,全赖陛下您以身作则。陛下您是个孝子,百姓们都向您学习呢。】 这位官员大概不知道,他这马屁拍到马腿上去了。 李二:“……” 妈的,我老子都跑了,我找谁孝顺去。 一想到前往滕州的幼弟,这位皇帝就忍不住醋起来了。他小时候父亲可没这么疼他,现在这幼弟倒是幸福极了,有父母整天围着转。听说幼弟几个月大时,吃的糊糊都是耶耶亲手给熬的。 嗨呀,人比人,气死人啊。 耶耶,我就不是你的崽吗? 为什么丢下我呀?为什么只顾着弟弟呀?